徐龙文学网

提供诗词句字大全,优美摘抄,高质量文学网站

什么是经世致用的优良学风?

什么是经世致用的优良学风?明朝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土,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应科举者只能“代圣人立言”,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考生为了博得一官半职,精力都用在背诵儒家经书和经义上。这种制度所造就的人才,毫无真才实学可言。顾炎武曾愤慨地说:“科举的败坏人才,甚于秦始皇的焚书。”

在哲学思想领域,自宋朝以来,唯心主义思想家建立了理学体系。理学家只是空谈“性、命、义、理”,要人们明心见性,恪守封建礼教,以至在学术思想领域弥漫着不务实际的风气。

明末清初的黄、王、顾等思想家,对空谈误国的风气深恶痛绝。他们举起经世致用的大旗,提倡学术为现实服务、研究要重视论证与事实相符的科学态度。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顾炎武。顾炎武曾以历史事实论证空谈误国的危害:西晋的官僚士大夫一味崇尚清谈,结果招致亡国之祸。他又转而论述他的时代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然而误国害民是一样的。

顾炎武不只是在论说中鄙弃空谈,他更用自己的治学实践来贯彻学以致用的精神。(.com)他不是沉溺在寻章摘句和拘泥考证中的“学者”,他所关心的是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业。他博览历代史籍、实录、“天下文编、说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有关民生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在这样的基础上,他写成了一部《天下郡国利病书》,这是当时一部空前的社会经济史著作。

顾炎武治学,不只是在书本中搜求,而是十分重视实地调查。他曾走遍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总要细致询问那里的“山川、风俗、疾苦、利病”,遇有与自己已知不相符合的,必定详加考订,穷究真相。他为了了解农业生产,曾经亲自在陕西地区垦荒种田。

王夫之的治学态度也是严谨务实的,他反对空谈性、命,提出“言必征实,义必切理”的原则。

以上就是有关《什么是经世致用的优良学风?》全部资料分享,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