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究竟从何时、由何人开始私人收徒讲学的?这是学术界正在研究的一个问题。但是,春秋后期私人收徒讲学的风气很盛,孔子是私学的一个积极倡导者,他的影响超过了前人,这个结论却是肯定无疑的。就学校而论,春秋以前的各种学校组织,亦以孔子所办的学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完备,因此,人们常以孔子办学作为私学的开端,把它当作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新纪元。
战国时期,诸子蠭起,百家争鸣,各个学派都以讲学为中心,开展学派的活动。一人为师,从者由数人到数千人不等,私学发展更盛。墨子与孟子为办私学作出过贡献。齐国的“稷下学宫”,很多著名的学者带着生徒来此讲学,是一种有特色的私学形式。它与后世的书院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所以李约瑟断言,“稷下之学”是为“稷下书院”。
书院在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书院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唐朝的藏书机构中,而不是在战国时期。私学形式一直延续下来,西汉时期的私塾很发达,有时甚至凌驾于官学之上。www..com东汉时,一些不愿做官的儒学家,为了寻求一种隐居生活,往往“立精舍,讲授”,这也是一种私学形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私人开馆授徒讲学更是极盛一时。尽管这些私学形式在补充官学不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尽管它们也讲究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具备了后世书院的特点,成为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一个场所;但是,在当时都没有人称它们为书院。718年,更名的丽正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称呼书院的最早记载。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负责修书、整理典籍和侍讲。
侍讲是给皇帝讲课,同后来的书院全然不同。
那末,具有教学性质的书院,又出现于何时呢?有人以为始于唐朝元和年间的石鼓书院;有人以为始于五代之时的白鹿洞书院;更多的人则把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作为书院的开始,因为这一年,皇帝诏赐《九经》,书院聚徒讲学,教学活动真正开始。不过,一般来说,书院始于五代而盛于宋、元、明三朝。(张显传)
以上就是有关《我国古代私学的发展——私学和书院》全部资料分享,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