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文学网

提供诗词句字大全,优美摘抄,高质量文学网站

《赵氏孤儿》——​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



【简介】赵氏孤儿讲的是:春秋晋灵公 时期,赵盾 一家三百多口尽被武将屠岸贾 谋害诛杀,仅留存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即赵氏孤儿。医生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

1734年2月,巴黎的《水星杂志》发表了一篇没有署名的信。信中有几节法文翻译的中国戏剧。信上说:“先生,这是我答应给你的一件新鲜别致的东西。请你告诉我,你和你的朋友看了这本中国悲剧觉得怎样?”这里说的中国悲剧就是《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原名《赵氏孤儿大报仇》,作者是元代杂剧家纪君祥。剧本是根据《左传·宣公十二年》和《史记》等文献记载的春秋晋灵公时,赵盾与屠岸贾两族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权臣屠岸贾杀戮赵家满门300余口及程婴、公孙杵臼救护赵氏孤儿的史实而编写的。这是一出表现忠臣义土与权奸弄臣斗争的历史剧。它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惨酷的政治斗争,歌颂了忧国忧民,忠直清正的英雄人物,鞭挞了狠毒凶残的奸臣。全剧矛盾尖锐、冲突激烈,英雄人物的自我牺牲精神,感人至深,充满浓烈的悲剧气氛。www..com所以,几百年来,这出戏经久不衰。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高度评价《赵氏孤儿》的艺术成就,认为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在这部著名悲剧产生500余年之后,一位名叫马若瑟(J.M.Prémare)的法国人,在中国看到了它。马若瑟是法国汉学家、耶稣会传教土。他于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到中国后,一面传教,一面研究中国文化。他在中国居住了38年,对于中国的经书、史书、诸子百家之书“无所不购,废食忘寝,诵读不辍。”他看到《赵氏孤儿》之后,被剧情深深地感动了,认为《赵氏孤儿》这样真正的中国悲剧,体现了中国文明的程度和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于是,1731年,他在广州把《赵氏孤儿》译成法文,托一位名叫杜布鲁斯的传教士带回法国,登载在1735年出版的《中华帝国全志》中。《水星杂志》上发表的只是一些片断,这次《中华帝国全志》登载的法文译本才是它的全部。《赵氏孤儿》是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马若瑟则是把中国古典戏剧介绍给欧洲的第一个人。

《赵氏孤儿》法译本一经发表,就赢得了许多的读者。此后不久,英国出现两种从法文转译的英译文,即由R·布鲁克斯(R·Brookes)和T·卡维(T·Cava)的译本。1747年,拉斯托克斯城又出现了它的德文本。1774年,在俄国圣彼得堡发行了俄文版。由此,《赵氏孤儿》在18世纪被译成法文、英文、德文和俄文,传遍了欧洲。(王宏凯)

以上就是有关《<赵氏孤儿>——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的全部资料分享,文章内容由本站收集整理,仅供参考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