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先辈世代书香,他的祖父曹寅,更是一位名士,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诗词功底也深,有《楝亭集》等问世。父辈也是能诗善画的。因此可以说,他不仅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而且又是“翰墨诗书之族”。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从小就受到了封建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具有非凡的才气。诸如金石、书画甚至制作风筝、戏曲、医学、烹调、工艺、园林建筑、印染、编织等,他无不学习研究,同时也从理论上加以探讨。这不仅在《红楼梦》一书中,有颇多这方面的议论,而且从他留下的《废艺斋集稿》中,还有较系统的论述。比如他说绘画要“取法自然”,“取形勿失其神”;编织要“拟神而律之不泥其状”……等等,充分地反映了他对艺术的见解和修养。
曹雪芹很擅长写诗,“直追昌谷披篱樊”,这是他的好友敦诚在《四松堂集》中对他的诗作的高度赞誉。可惜他的诗作传世的极少,我们得见的只几首。还有他的画也极好,所画《鸟金翅图》,他的另一朋友笃斋看后赞说“光采闪耀”,“令人心折”;所画石头,敦诚的兄弟敦敏(也是曹的朋友)在《懋斋诗抄》中“题芹圃画石诗”写了这样几句:“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可见造诣也是很深的。
曹雪芹有着不屈的性格。他生活上的困顿并未消磨掉他的志气。张宜泉《春柳堂诗稿》载有一首七律,末四句是:“羹调未羡青莲宠,苑台难忘立本羞,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诗意是说皇家因他精于画而曾召他入宫在画苑供职,但他不肯出任而拒绝了。后来据说两江总督尹继善也曾荐他到总督衙门做事,也未应荐。这就可以看出他睥睨官场的高傲态度。
不仅如此,曹雪芹还有极大的忍性和毅力。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他常常穷到不名一文的地步,有时连稿纸也买不起,只能把旧皇历拆开来在反面写字。尤其是,伴随着这种困难还给他带来了丧子之痛,并由此“感伤成疾”,而又无力求医。但他没有中断他的艺术生命,“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尽心血,一直到逝世,年不满50。逝世后,由他生前友好之助,草草埋葬荒郊。
以上就是有关《具有非凡才气的曹雪芹逝世时不满50岁》资料分享,文章内容由本站收集整理,仅供朋友们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