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傲视帝王权贵,憎恨邪恶势力,对劳动人民却满怀真挚的感情。他在诗中反映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和痛苦。他的《丁都护歌》生动感人地描写纤夫在酷暑中为官家拖船运石的艰难和心境的凄苦。《秋浦歌》(其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表现冶炼工人的脸膛被炉火映得通红,使月夜增加了光辉。他们宏亮粗犷的歌声震荡着寒冷的江水。这是古代诗歌中最早描写冶炼工人劳动情景的诗篇。一位善于酿酒的老人死了,李白深情地写诗哭悼他(《哭宣城善酿纪叟》)。李白夜宿山村,一位姓荀的农民老妈妈诚恳地款待他。他感到受之有愧,在诗中抒写出对老妈妈深挚的敬爱之情(《宿五松山荀媪家》))。又如《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人用亲切自然的语调,巧妙的联想比物手法,表达了他同乡村友人的真挚纯洁情谊,写得一往情深,传诵人口。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浪漫主义作品感情炽热,个性鲜明,主观色彩强烈。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李白表达感情,往往不采取委婉含蓄、掩抑收敛的方式,而是喷礴而出,一泻千里,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万马奔腾的气势;诗的章法又起伏跌宕,变化莫测。他的作品充满了丰富、奇丽的想象和幻想,大胆的拟人化,惊人的夸张。它们紧密结合,构成瑰丽奇特的意境。《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他游览天姥山,由实境转入梦境再幻入仙境,迷离恍惝,神秘奇幻,色彩缤纷,壮丽辉煌。《蜀道难》也充分地表现出雄奇华瞻、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特色:
噫吁哦!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峥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人把想象、幻想、夸张和实地景物、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熔为一炉,挥洒出一幅壮丽奇险的蜀道山水长卷图。www..com诗中用了大量的散文句式,参差错落又层叠钩连,韵脚灵活转换,声调抑扬顿挫,节奏缓急变化;特别是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再时时杂以嗟叹词语,更使全篇有一唱三叹、回肠荡气之妙,宛如一部赞颂大自然的壮丽交响乐章。
李白不仅善于运用七言歌行的形式,写出富于浪漫主义奇情壮采的长篇杰作,而且擅长运用五七言绝句和律诗体裁,写出诸如《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登金陵凤凰台》等自然明快、优美含蓄、珠圆玉润、脍炙人口的短篇佳作。李白能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同时代人的创作成果,特别注重学习屈原作品和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在诗歌语言上取得了独特成就,形成了清新、自然、明净、秀逸的语言风格。李白的两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正好用来说明诗人自己的语言风格特色。
李白极大地开拓了诗歌的美学境界,把浪漫主义诗歌推上了最高峰。唐宋元明清各代许多大诗人都从李白的诗歌中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李白是中国人民最熟悉最热爱的诗人,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诗人。他的诗歌已被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为流传。(陶文鹏)
以上就是有关《李白诗歌的美学境界和浪漫主义》全部资料分享,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