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文学网

提供诗词句字大全,优美摘抄,高质量文学网站

什么是国子学?什么是国子监?​国子学与国子监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国子学?什么是国子监?国子学与国子监的区别是什么?西晋开国之初,为了稳定统治秩序,重视发展教育。晋武帝司马炎采用淘汰制对太学进行整顿,太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包括西域人和少数民族学生,官学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晋武帝还于咸宁二年(公元276年),为士族子弟创立了国子学,规定五品以上的贵族子弟才有资格入学。太学与国子学的最大差别是,后者为“殊其土庶,异其贵贱”。为了调和士族和庶族的矛盾,满足两者的需要,西晋中央官学中太学与国子学长期并存。下面,本站就和有兴趣的朋友们一起了解一下国子学与国子监的区别。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朝情况不尽相同,或设国子学,或设太学,或两者并设,或时设时废。值得注意的是,后赵的石勒和南朝梁武帝对教育的重视。石勒本人曾亲临太学检查考试情况。梁武帝萧衍,两次亲临国子学“赐训”、“赐教”。

隋唐时期,国子学进一步发展。隋炀帝时,将国子寺改名为国子监。唐朝的中央官学中就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医学、天文历学、畜牧医学等各种学馆,教育体系日臻完备。对于学生入学资格、学科设置、学员名额、修业年限、师资条件以及考试、放假制度均有比较明确的规定。www..com宋朝时,国子监的职能基本确立,它以生徒学习的最高学府和官学的最高管理机关,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元朝时又有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等专为少数民族学生而设的最高学府,正统的官方的学校教育受到了重视。

明朝在南京和北京两地设置国子监。北京城东北安定门内有国子监,建于元朝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明朝迁都北京后,将其整修一新,内有彝伦堂、辟雍亭;东西两厢有率性、诚心、崇志、修道、正义、广业六堂;其北首又有绳愆厅、博士厅及敬一亭。另在夹道陈列有《十三经》石碑198通,供监生们习读。清朝沿袭明朝旧制。

国子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忠于朝廷的“文武兼备”、德才兼备的人才,采用的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并且有着严格的升留级制度和训练方法。对于不安分乱礼的监生,有时甚至要用严刑峻法来管教;对于教师也有一套严格的审察制度。国子监祭酒是国子监总管,也是最高的教育行政长官,下设司业、主簿等学官,分掌各职,既有管理教学的职能,也要发挥最高教育行政领导机构的职能。国子监培养了不少著名学者,对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是有贡献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国子监,改设学部。国子监祭酒改称学部尚书。我国学校教育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张显传)

以上就是有关《什么是国子学?什么是国子监?国子学与国子监的区别是什么?》全部资料分享,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