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骑兵和步兵逐渐取代笨重的战车,战斗规模日益扩大,战斗方式越来越复杂。一些有才学的人开始总结作战经验,研究兵法,探求用兵作战的战略战术,并将研究成果著述成书,即通常所说的:“兵书”。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是春秋末年齐国人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
孙武,字长卿。他的祖先因避乱由陈国逃到齐国,历代受到重用,成为大夫,分封在乐安。孙武擅长练兵和指挥作战,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齐国内乱,他辗转奔波,最后逃到吴国隐居下来,潜心研究兵法。他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身实践,深入地探索战争的规律,写成了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掌权。为了灭楚称雄,他非常注意搜集人才,尤其是军事人才。经伍子胥保荐,孙武将所著兵法中的13篇献给阖间。吴王翻开第一篇《计》,见文中写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心中便暗暗称是。接下来,一些新鲜而又富有启发性的字句,映入吴王的眼帘。“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贵胜,不贵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等等,吴王不禁为之拍案叫好。
几天以后,吴王召孙武进宫说:“您的兵书我都看了,耳目为之一新。(.com)您能否试试阵法,让大家见识见识练兵?”孙武说:“可以”。又问:“可以拿妇女训练吗?”回答仍是可以。于是吴王交给孙武180名宫女。孙武将宫女分为两队,挑出两名宠妃任队长,然后对宫女们说:“我击鼓指向哪个方向,你们就朝哪个方向看齐,能做到吗?”宫女们都说能。经过三令五申,准备好后,孙武击鼓指右,不料宫女们都哈哈大笑。孙武说:“也许刚才我没讲清注意事项,没让你们熟悉号令。让我们再来。”于是又三令五申,反复讲解,然后问是否明白了,回答都说明白了。孙武再次击鼓指左,宫女们居然照样大笑不止。这时孙武严肃地说:“注意事项明白了,号令也熟悉了,你们还是不听指挥,这就是你们的罪过了。”说罢,下令按军法处死带头大笑、不听军令的两名队长。台上观阵的吴王为之大惊,急忙传话说:“我已知道您能用兵了,这两名妃子是我最心爱的人,没有他们,我将食不甘味,请刀下留情。”孙武请使者回话说:“我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从。”他果断地将两名宠妃枭首示众,并任命新队长,继续练兵。这时,令行禁止,宫女中再也没人敢出声了。练兵场上,只听得见齐整的脚步声和器械撞击声。孙武派人告诉吴王,土兵训练整齐,您让她们赴汤蹈火都没有问题。
后来,吴王任孙武为将,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队,打了许多胜仗。不但打败楚国,而且直逼北方的齐、晋两国。使吴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孙子兵法》又名《吴孙子》。《汉书·艺文志》说:《吴孙子》共82篇,附图9卷。后来曹操加以删选,抽出十三篇单独作注,流传至今。十三篇是《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残简》,除《吴问》、《四变》、《见吴文》等篇佚文外,其余篇章与流传本基本一致。
《孙子兵法》系统地论述了古代战争的各个方面,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书中,孙武着重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时、地利、将帅等基本因素,主张把握战争客观规律。他还提出了“避实击虚”、“奇正相生”的战略战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①这就是避实击虚。正兵正面迎敌,奇兵神出鬼没,出奇制胜,奇正相辅相成,这就是“奇正相生”。他还提出了一系列以“知己知彼”为基础的作战原则。如《用间》篇,详尽地叙述运用间谍的特点,阐明了用间谍了解敌情的重要性,为后世动用间谍于战争起了先导和推进作用。他还指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古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余桂元)
以上就是有关《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全部资料分享,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文章配图来自网络)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