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台七子包括哪些主要人物?神韵派的文学写作风格是什么?在此,本站就给有兴趣的朋友们介绍一下燕台七子包括哪些主要人物以及神韵派的文学写作风格。
燕台七子包括哪些主要人物?
燕台七子是指清初诗人施闰章、宋琬、丁澎、张谯明、周茂源、严沆、赵锦帆。根据《清史稿·宋琬传》记载:“始琬官京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辈酬唱,有‘燕台七子”之目。”七人的成就和风格各不相同,其中以施闰章和宋琬成就和影响最大,有“南施北宋”之称。
他们的诗歌写作主张,施、宋有相同之处,即推尊唐人。施闰章在《蠖斋诗话》中,主张诗歌写作要“言有物”、“诗有本”,反对以议论入诗。在诗歌写作上,施闰章比较关注现实,宋琬则不关心现实生活,这是施、宋二人在诗歌写作内容上的相异之处。
在写作风格上,他们都以雄伟浑厚见长。王士禛对他们的诗歌写作评价很高,认为“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池北偶谈》)。由此可见,施、宋二人在当时影响之大。
神韵派的文学写作风格是什么?
神韵派是中国古代写作风格理论的一个流派。清代四大风格理论观点之一,由清初王士禛所倡导。以“神韵”评论文学创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南齐谢赫的“神韵气力”,唐代司空图的“韵外之致”,宋代严羽的“妙语”、“兴趣”之说,明人胡应麟的“神韵轩举”等,均开神韵说的先河。
王士禛论文学创作,以艺术表现上一种空寂超脱、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风格追求为基本核心。在他看来,诗文与禅一致,作文须得意忘言,不能过实,“佇兴而就”达于“兴会神到”,才是最高妙的创造道路。他特别推崇风格含蓄、蕴藉和冲淡、飘逸的作品,把司空图的味在酸咸之外,“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与严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艺术主张推为艺术的极致,认为“色相俱空”而意趣淡远的境界塑造,才是艺术的最高追求。
为此,他尊王(维)、韦(应物)而贬李(白)、杜(甫),以自然景物刻划的工致,情思与景致化而合一,物我融洽无间,体现出冲淡、自然、清奇风味的作品,为最上乘。神韵说注意创作的有感而发,倡导风格的含蓄、蕴藉、清新、淡远,强调艺术表现的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是,王士禛由此而走向绝对化,排斥一切有现实主义,风格沉着痛快的作品,走上创作完全脱离现实的道路,显然也是错误的。
以上就是有关燕台七子和神韵派的主要人物和写作风格的全部内容介绍,文章仅供参考阅读,同时希望对朋友们在学习上有所帮助。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