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圈”的名词。一位学者说:“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延续最久、影响最大的文化”。另一位学者说:“从历史上说,中国文化圈这一事实是存在的。其影响所及,不仅有日本,而且亦及于朝鲜和越南。”
中朝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可以一直追溯到商周之交:中朝两国古代文献都记载,商纣末年,王叔箕子被纣无理囚禁,武王灭商后,箕子出走朝鲜,建立国家,史称“箕氏朝鲜”。1000多年后,燕人卫满又到朝鲜灭掉箕氏,另建卫氏朝鲜。至今在朝鲜发现的古代青铜文化,其形制和公元前10世纪的西周铜器十分相似;而在古朝鲜的考古实物还告诉我们,战国时燕国货币在那里大量发现。这说明商周文化和战国文化确是深深影响过朝鲜古代历史。
汉唐以后,中国文化对朝鲜的影响尤为广泛。公元372年开始,当时的高勾丽政府设立了太学,以汉学为主要教育内容。7世纪以后,朝鲜半岛上的高丽、新罗、百济三国都常年派有留学生到唐都长安学习,有的在中国留居数十年之久。9世纪中叶来华的新罗诗人崔致远,是其中佼佼者之一。他成为闻名中朝的诗人,他的诗文集《桂苑笔耕集》至今还留着他华美的诗章。唐末文人对崔评价甚高,有一位中国同年这样赞美他:
十二乘船渡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
十八横行战词苑,一箭射破金门策。
是说他12岁随海舶来唐,18岁考中进士,受到中国文坛称赞感叹的经历。www..com有一些中国文士,也去到朝鲜王廷做官。五代时后周的双冀,在高丽国掌握文柄大权,由他倡议在朝鲜始开科举,他被任为主考官。从此科举制在朝鲜兴起,振兴了文风,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我国的文学、科技、医药等方面成果,也不断传到朝鲜。宋朝时,中国大型类书《文苑英华》、《太平御览》流入朝鲜。11世纪时,中国还不断派遣医官到朝鲜,传授中医经验。1079年,宋朝派了一个有翰林医官参加的88人的庞大医疗团到高丽进行医学教学。明清时期,中朝两国文人间的学术交往进一步加强。朝鲜李朝不断派遣“检书官”,到北京琉璃厂书肆买书,这些文化官员因此结识了一批中国著名文人。朝鲜著名学者柳得恭和中国“四库全书”的总主编纪晓岚,结为忘年交,便是生动的一例。
中国文化的传入,促进了朝鲜自身文化的发展。朝鲜自公元8世纪传进中国雕版印刷术和11世纪传进木活字以后,经过本国的改进,13世纪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15世纪朝鲜的铜活字印刷术大大发展,一次竟印出我国大型图书《资治通鉴》600部,用纸30万卷。中国书法传入朝鲜后,在当地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汉字书法家。据说有一次宋徽宗派翰林待诏杨球、李革招待朝鲜使臣,这位使臣拿出一卷朝鲜书法家金生的草书,竟使杨球误以为是王羲之留下的宝书。可见朝鲜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通的程度。(藏嵘)
以上就是有关《源远流长的中朝文化交流》全部资料分享,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回复